close

內容來自sohu新聞

市場征信產品原是“試牌照” 央行仍在摸石頭過河



互聯網征信等大數據應用很大一部分還是講故事 芝麻信用“被叫停”風波

本報記者 張曉斌 北京報道

如果說馬雲[微博]構建的金融帝國是一個大傢族,那麼每一條業務線都可能成為“野孩子”。

最近“攤上事”的則是剛剛起步幾個月的征信業務。近日有媒體報道稱,央行[微博]近日叫停瞭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多個營銷活動,包括與首都機場快速安檢通道合作。不過螞蟻金服和芝麻信用等方面很快辟謠,稱並未收到央行通知,該公司還表示,所謂轉賬等方式提高芝麻信用分更是無稽。

否認被叫停

今年1月份,央行首次批準8傢企業準備個人征信工作。

包括阿裡、騰訊、拉卡拉等互聯網公司,成為首批試點幸運兒。值得註意的是,相比其他幾傢,阿裡在個人征信服務方面更是十分活躍,除瞭可視化的“芝麻信用分”產品外,還與神州租車、一嗨租車、阿裡旅行、網易花田等一系列第三方嘗試商業化合作,涉及租車、交友、網購、住宿等多個領域。尤其是與支付寶[微博]合作,更使得“芝麻信用”成為類餘額寶[微博]網民話題。

不過最近芝麻信用在機場、校園等場景一系列營銷活動,也遭遇瞭部分媒體質疑。財新援引接近央行消息人士稱,“芝麻信用機場快速安檢通道被叫停”,此外,還有業內人士質疑,用戶可以通過互相劃款提高芝麻信用分。

“我們沒有收到任何監管叫停通知,”9月24日上午芝麻信用發佈聲明辟謠,稱芝麻信用快速安檢通道將面向信用分750以上用戶繼續開放。聲明還提道,芝麻信用公測期間,“一直與監管保持良好溝通。”

記者註意到,芝麻信用當天上午還推送瞭這一服務的消息通知。消息顯示,芝麻分在750以上用戶可以走首都機場CIP安檢通道(國內快速安檢通道),活動期限為9月15日至10月14日,具體時間為每天6:30至20:30。

據瞭解,自1月份開始“準備工作”之後,螞蟻金服先是向部分用戶開放測試,隨後在6月份開放全國范圍公測。公測期間,芝麻信用啟動瞭無人超市、大學生信用節、芝麻信用快速安檢通道等活動,不過該公司並未透露目前參與芝麻信用用戶規模。

按照芝麻信用分可視化的結構,其構建目前呈現為“行為偏好”、“身份特質”、“人脈關系”、“履約能力”和“信用歷史”等,對應瞭用戶教育職業、消費行為、資產狀況、社交關系等方面信息,但對於媒體報道乃至部分坊間觀點認為,可以通過網購、互相轉賬等方式,來提高信用分的說法,芝麻信用也進行瞭澄清。

“互相劃款提高信用分是無稽之談”,芝麻信用在回應聲明中稱,這種手法會被芝麻信用的大數據模型識別,不但無效還會給用戶信用歷史帶來負面影響。按照該公司的解釋,其征信系統參考數據關系多達數億條,結合的底層指標超過上萬個,數據來源包括電商數據、互聯網金融數據、公安網、最高法、教育部、工商等公共機構數據,除此之外還有第三方合作夥伴以及用戶自主遞交生活、支付、購物、投資、公益等多個場景。

螞蟻金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,某一維度數據豐富並不意味芝麻信用分高。該人士還表示,芝麻信用也不是所謂“會員”概念,因為平常的積分是隻會增加不會減少,而芝麻信用因為多種數據,可能會有所下降。

但對於這個構建在“大數據”概念下的信用維度架構和規則,芝麻信用方面卻一直沒有對外透露。“如果我們披露的話,就會有人去刷信用。”前述人士表示。

網絡征信試水

“央行對於民企做征信,還是有顧慮的,既然是試點,就應該允許探索不同方法,尤其是企業行為,更應該堅持市場導向,有一些市場行為也無可厚非。”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表示。

在黃震看來,BAT以及其他一些公司,都積累瞭很多數據,不管是交易、社交乃至交通旅行等方面數據,有一定數據基礎和條件的數據公司,都應該鼓勵嘗試,“哪怕隻是一孔之見。”

他同時指出,國外早就有瞭用各種數據作為征信依據,包括航空公司、大型零售商與銀行機構合作,基於一些評級、評價數據分析,推出相關產品服務。

“央行征信中心難以覆蓋到個人征信需求,存在瓶頸問題,”黃震告訴記者,國內多個機構、部門數據實際上都不怎麼打通,形成瞭信息孤島。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發展,帶動起個人征信嘗試,實際和借款、消費信貸等一樣,都是將原有壟斷打破。

不過黃震認為,現在互聯網征信還談不上顛教你一般信貸辦理條件覆,更重要是數據價值挖掘、聯網、開放。

按照芝麻信用的說法,芝麻信用除瞭阿裡系統數據外,還有很多第三方數據,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秘書長易歡歡則認為,個人征信不管是外在形式如何,娛樂化或者營銷模式怎麼樣,最重要還是要從內在看數據價值挖掘,能否構建起一個可以信賴、驗證模型,這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既需要數據本身積累,與其他各方打通,同時也需要反復驗證以提高準確率,“從目前看,阿裡和騰訊都在做積極嘗試。”

實際上,包括“芝麻信用”以及其他第三方征信產品,最核心構建理念基本都是互聯網與大數據,這也為互聯網公司津津樂道。

但迄今為止,成熟的商業產品依然有待驗證,與此同時,央行也尚未發佈真正的個人征信牌照,所以企業也都是“試牌照”。花果金融CEO認為,所謂“大數據”應用,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出於互聯網講故事因素,“大數據應用於征信確實有一些成功案例,但大規模應用目前還不存在。此外,目前關於大數據很多時候也是出於互聯網公司講故事的需要。”

新聞來源http://finance.s跟銀行貸款核准的可能性大不大?ina.com.cn/china/jrxw/20150926/004623355074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tterson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